調整鋼棒配比提高棒磨機煤漿質量
1、概況
某廠德土古氣化系統(tǒng)1993~2000年,一直運行一臺氣化爐,采用MQY3.2/4.5球磨機磨制煤漿,到2000年夏季配合雙爐系統(tǒng)運行,該廠又安裝了一臺φ3.2×4.5m濕式溢流型棒磨機,該機為洛陽礦山機械廠生產,各項參數(shù)見表1。
該磨機2000年5月投入試用,其研磨料的規(guī)格及級配由球磨機生產廠家提供,初始添加鋼棒60t(填充率為43%),級配如下:
φ75,18t;φ63,24t;φ50,18t
該球磨機運行穩(wěn)定后,我們將磨出的煤漿與德土古公司提供給我廠的指標進行了比較,具體數(shù)據(jù)見表2。
通過對比可以看出,雖然該棒磨機鋼棒填充率達43%,且投煤量也較少,但磨制的煤漿質量與生產要求的煤漿指標仍有較大差別,主要表現(xiàn)在:煤漿粒度分布不合理,14~325目之間的顆粒較多,平均達到65.77%,而小于325目的細顆粒則太少,平均僅29.76%,由此引起煤漿粘度低,煤漿穩(wěn)定性差,外觀上表現(xiàn)為易于分層、沉淀,給煤漿的貯存及輸送帶來很大不便,同時煤漿顆粒增粗對氣化爐的操作帶來不良影響。
2、原因分析及措施
對煤漿粒度分布的影響因素,我們作了如下分析。
(1)磨機的生產負荷
如果投煤量過大,煤在球磨機內停留時間變短,研磨不夠充分,粒度就會變粗。在該棒磨機試運行期間,我們控制投煤量穩(wěn)定在20~22t/h范圍,并未超出該球磨機的額定最大投煤量(30t/h),因此,此項因素可以排除。
(2)原料煤的粒度
我廠原料煤在輸送過程中是經過篩分、破碎的,進料粒度基本都在10mm以下,小于棒磨機要求(小于20mm)的指標,不會因此造成煤漿粒度偏粗。
(3)原料煤的硬度
我廠原料煤種的哈氏可磨指數(shù)在56~58之間,屬于硬度適中的煤種。此項因素也可以排除。
(4)球磨機內鋼棒的級配與粒度的關系
直徑大的鋼棒堆在一起時,由于鋼棒之間的空隙較大,物料在其中流速較快,研磨的時間變短,同時物料與研磨體之間接觸面較小,因而會出現(xiàn)研磨不充分的現(xiàn)象。如果在粗棒中間適量添加細棒,鋼棒之間的空隙就會減少,同時鋼棒與物料間接觸面積會增大,物料在球磨機內的運行受到阻礙,流速變慢,物料有較多的機會與鋼棒接觸,從而可以提高研磨效率,使煤漿被研磨得更細。
另外,我們又了解了其他幾家同類企業(yè)棒磨機的煤漿粒度分布情況,在鋼棒配比基本相同的情況下,煤漿粒度也普遍偏大,小于325目的細顆粒比例多數(shù)在25%~35%之間,說明我廠棒磨機煤漿粒度偏大并非操作原因,而是棒磨機普遍存在的問題。
根據(jù)以上分析,我們決定調整棒磨機級配,適當增加部分細棒,并于2001年11朋系統(tǒng)停車大修期間進行了實驗。鋼棒規(guī)格由三種增加到四種,增加了φ40鋼棒,調整后鋼棒級配如下:
φ75 15t φ50 15t
φ63 20t φ40 5t
鋼棒添加量由原來的60t減至55t,填充率為38%。
試驗過程中,球磨機投煤量與原始開車時相同(20~22t/h),煤漿濃度控制在64%~66%,運行穩(wěn)定后取樣測定,結果見表3。
通過表3與表2對比可知,調整鋼棒級配后,煤漿粒度分布雖然距德士古要求的指標還有較大差距,但較初始開車時有了明顯的好轉,小于325目的細顆粒比例比改變鋼棒級配前上升了5.36%,煤漿粘度平均值也由762cP上升至1080cP,從外觀上看煤漿變得較為穩(wěn)定,分層、沉淀的時間由原來的不到4h增加到8h以上。
3、結論
(1)通過本次調整鋼棒級配的試驗結果表明,適當增加細棒數(shù)量能增加煤漿中細顆粒的比例,從而提高煤漿的穩(wěn)定性。
(2)細鋼棒的規(guī)格及添加比例應以要求的煤漿粒度分布指標來定,具體數(shù)據(jù)最好由實驗確定。
(3)添加較細的鋼棒時一定要保證鋼棒的硬度及韌性達標,防止發(fā)生斷棒、彎棒的現(xiàn)象。